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已在家具製造業界積累了十年的專業經驗,成為了家具設計和製造的佼佼者。

我們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質、創新設計的家具產品,滿足現代家庭和商業空間的多樣化需求。從舒適的單人與雙人床架、支撐性極佳的床墊,到時尚多功能的沙發,我們的產品範圍廣泛,每件產品都是我們對工藝的熱愛和對品質的堅持的體現。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熱衷於創新,不斷探索更加環保和持久的材料,以滿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我們的團隊不僅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更擁有對設計美學的深刻理解,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與您的空間完美融合。無論是為學生宿舍、出租物業、民宿還是高端飯店提供家具解決方案,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都能提供符合您特定需求和預算的高品質產品。

優質床架 - 為學生和房東打造完美睡眠環境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深知一張舒適且耐用的床架對於保證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無論是緊湊的單人床架還是寬敞的雙人床架,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最佳的品質和耐用性。

我們的床架採用優質材料製造,結合了現代美學和實用性,旨在提供長久而舒適的睡眠體驗。

針對學生群體,我們特別設計了多款單人床架,不僅價格合理,更兼顧節省空間的需求。

這些床架簡潔時尚,易於組裝,非常適合學生宿舍或租賃公寓的狹小空間。此外,我們還提供多種顏色和風格選擇,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室內裝潢進行搭配。

對於房東來說,我們的雙人床架是完美的選擇。它們不僅堅固耐用,能夠承受長期租賃的磨損,而且設計多樣,能夠滿足不同房產的裝修風格。

無論是現代簡約還是傳統經典,我們的雙人床架都能為租賃物業增添一抹獨特的魅力,提升租客的居住體驗。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舒適床墊 - 民宿和飯店的理想選擇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的床墊是對完美睡眠體驗的承諾。我們精心設計的床墊兼具極致的舒適度和卓越的支撐性,不僅適合家庭使用,更是民宿和飯店的理想選擇。

無論是放置於我們的單人床架上,還是配合寬敞的雙人床架,我們的床墊都能提供無與倫比的睡眠體驗。

我們深知民宿和飯店對於客人舒適度的高標準,因此我們的床墊採用了先進的材料和技術,確保每位客人都能享受到最佳的休息。

此外,我們的沙發系列也同樣注重舒適性和耐用性,是公共休息區域的完美補充。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提供了定制選項,包括多種尺寸、材質和款式。

對於民宿和飯店業主來說,我們的批量採購優惠將是一個無法抗拒的選擇。無論您需要配備單人房間或雙人套房,我們都能提供最適合的床墊和床架解決方案,並搭配優雅舒適的沙發,以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時尚沙發 - 適合各種商業和私人空間

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系列,是對時尚與功能完美結合的最佳體現。

從現代簡約風格到傳統經典設計,我們的沙發不僅滿足了不同個人品味的需求,更為各類商業空間,如民宿和飯店的公共區域,提供了理想的選擇。

我們的沙發與我們的單人床架和雙人床架相得益彰,創造出和諧統一的室內風格。

我們重視沙發的多功能性,因此不僅注重設計的美觀,更強調其實用性。

無論是用於家庭客廳,還是作為民宿和飯店的休息或等待區域,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都能提供最佳的舒適度和便利性。此外,我們的床墊產品也同樣遵循這一理念,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我們特別注重材料的選擇,使用耐用且易於清潔的材料製作沙發。

這意味著,無論是家庭使用還是商業場所,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都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保持其美觀和舒適度。我們的產品,從單人床架到雙人床架,從床墊到沙發,都是對質量和耐用性的承諾。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家具工藝的卓越與品質承諾

在TH哲居家,我們不僅僅是製造家具,我們是在創造一種生活方式。從時尚的單人床架到寬敞的雙人床架,從舒適的床墊到優雅的沙發,每一件產品都體現了我們對工藝精湛和品質卓越的承諾。

我們的客廳傢俱和臥室傢俱系列,以其獨特設計和無與倫比的舒適度,成為了無數家庭的首選。此外,我們的餐桌和腳椅組合不僅提升了用餐體驗,更為家庭聚會增添了一份溫馨與愉悅。

選擇TH哲居家,意味著選擇了質量、舒適和風格。無論您是在尋找完美的臥室家具,還是打造理想的客廳空間,我們都能滿足您的需求,並超越您的期望。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永和雙人加大床架推薦 》TH哲居家臥室家具:夜晚的夢幻逸品!

探索更多家具種類,實現夢想中的家

我們邀請您訪問TH哲居家的官方網站或是直接預約來現場看家具,從單人床架到雙人床架,從舒適床墊到時尚沙發,再到精緻的餐桌和腳椅,我們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對美好家居生活的一次探索。

如果您有特殊需求,我們更提供定制服務,讓您的家具與您的生活方式完美契合。

別等了,現在就聯繫我們,開始打造您夢想中的家。我們期待著為您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讓您的家成為真正的港灣。

官網連結:https://www.thome-shop.com/

line線上諮詢:https://lin.ee/9bMNm8W

電話 /04-7523366

時間 / 11:00-19:00

電郵 / seenear2003@gmail.com

 

桃園家具行嚴選賣家寢具推薦TH哲居家家具工廠:您家居與辦公空間的完美選擇

在尋找高品質家具時,TH哲居家家具工廠無疑是您的理想選擇。憑藉多年的專業經驗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我們為您提供從時尚床架到舒適床墊、從經典沙發到現代辦公家具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每一件產品都是我們對品質和設計美學的堅持。

床架與床墊:舒適的睡眠開始於此板橋家具行無背化妝椅推薦

我們的床架和床墊系列專為提供絕佳的睡眠體驗而設計。無論您偏好緊湊的單人床架,還是尋求寬敞的雙人床架,TH哲居家都能滿足您的需求。我們的床墊採用高

品質材料,確保提供最佳的支撐和舒適度,讓您每晚都能擁有恢復活力的睡眠。每一款床架都融入了時尚設計,不僅強調舒適,更為您的臥室增添一抹藝術美感。

沙發:您客廳的焦點臺北貓抓皮沙發推薦

轉向客廳家具,TH哲居家的沙發系列兼具美觀與實用。從經典款式到現代設計,每款沙發都是對舒適和風格的完美詮釋。無論您是在尋找一款吸引目光的中心件,還是希望為家中創造一個溫馨的休閒角落,我們的沙發都能滿足您的需求。耐用的材質和易於清潔的表面,確保了沙發即使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也能保持美觀和舒適。

辦公家具: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中和家具行餐桌椅整組推薦

對於辦公空間,TH哲居家同樣提供了多種選擇。我們的辦公家具設計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確保舒適度。從時尚的辦公桌到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椅,每件產品都是對功能性和美學的深思熟慮。這些精心設計的產品不僅提升了工作空間的整體外觀,還為長時間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為您的家居生活增添一抹藝術彰化家具工廠電視櫃推薦

總的來說,TH哲居家家具工廠不僅僅是家具的製造者,我們是您生活空間美學和舒適度的創造者。從臥室到客廳,從個人空間到辦公環境,我們的產品系列旨在滿足您的每一個需求。每一件家具都是對優雅生活方式的一次致敬,讓您的居住和工作空間變得更加完美。

邀請您親臨TH哲居家,親自體驗我們對家具工藝的

熱情和專業。我們相信,無論是尋找理想的臥室家具,打造舒適的客廳,還是裝配現代化的辦公空間,您都會在TH哲居家找到滿足您需求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不僅代表了高品質和耐用性,更代表了一種生活的態度和風格。

加入TH哲居家的家庭,開啟您舒適、優雅生活的新篇章。因為我們不僅僅是賣家具,我們是與您共同創造夢想家園的夥伴。桃園家具行書桌推薦

名家的沃土 史學的搖籃 求知的濫觴 ——回憶我的大學老師 時光如山中溪水緩緩流逝,當一個人經歷越多,越真正懂得“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真正含義。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意思是:孔子在河岸上看著浩浩蕩蕩,洶涌向前的河水說:時間就像著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的流逝。的確,時間最能消磨一切,一生中的許多事情都消失在記憶的長河里,可在大學里所發生的一些事,接觸到的一些人。尤其是當年教授我們的一些老師。縱然,他們有的也已經逝去,學生不在與他們謀面,但他們那期盼的目光、風趣的語言、灑脫的風度、淵博的知識、為人的謙遜和儒雅。至今仍然時時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耳旁回響著他們聲音,難以忘記。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當時都已經是中國名流的歷史學大家、泰斗巨擘了,如雷貫耳。這些令我終生仰視的大家,一生中有幸聽到了他們的親口教授,實乃不易,并終生難忘,感恩不盡!無以還報!寫這點兒文字,寄以對他們的懷念和敬意、敬仰。 張德光先生,男。這些老師中,我記憶最深的是張德光先生。據我的同班師姐云南大學歷史系黨總支書記曾鳳英所寫的紀念張德光先生一文中說:“先生1913年出生于湖南攸縣的一個書香世家,四歲啟蒙,由其父親自授課。1935年考入北大歷史系,他對先秦諸子百家及孔子所創建的儒家學派的研究,受馮友蘭、錢穆先生的影響較深。1939年畢業后,先生決意回到烽火連天的故鄉,投身于民族教育。抗戰期間先生曾任湖南攸縣臨時中學校長,在抗戰艱苦年代為故鄉培養了大批人才。1986年1月先生去世,攸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先生骨灰安葬于攸縣一中(其前身為攸縣臨中)校園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先生一直在云大工作,曾任云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教務長、歷史系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常委。張德光先生擁護黨的領導,為人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他在云大任教30余年間,大部分精力投入校、系建設。他任歷史系主任31年,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史學人才,他的學生不少已成為當今有名的專家、學者或教授,使云大歷史系成為國內史學界有一定地位和自己特色的系。先生治學嚴謹,謙和慎行,德高望重,光明磊落。用張先生的得力弟子現云南民族大學我國著名民族史專家謝本書先生的話來說“我與張主任的接觸多了起來,逐漸地認識了這位好領導、好老師,一個讓我心悅誠服的恩師。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事熱情關心,對青年放手放心,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平時話并不多,輕言細語,但簡要扼要,都能說到點子上。正是因為他的言傳身教,并與系黨總支保持良好的關系,使云大歷史系保持著蒸蒸日上的狀態。老師們的團結,師生的友誼,也比較良好。他穩坐系主任的位置30余年,無人不服,也無人挑戰。他幾乎成了云大歷史系永遠的系主任”。 他老人家一生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他授課數門,主要講授“中國思想史”“先秦思想史”,并親自編寫這兩門課的教材。他國學基礎扎實,精于古文字,藏有并閱讀了大量古典書籍。他對中國思想史有系統廣泛的研究,對儒家、道家、魏晉玄學和明清之際的乾嘉學派思想都作過深入研究。在他發表的數十篇論文中,其中有兩篇作品在我國學術界影響較大,再版劉文典大師的巨著《莊子補正》時,先生以精美的文言體為該書再版作《莊子補正跋》,對《莊子補正》給予了深刻的評價。 史學啟蒙教育從云大開始我入大學前,實際文化水平,只相當于初中畢業生。進入大學后一切感到新鮮,對如何學好歷史也感到茫然。1974年,張先生已60多歲了,操著一口的湖南話。當時雖然身體不太好,聲音不大,講臺上擺著隨時應急的藥瓶。佝僂著腰,但仍堅持給我們上課,語言生動,條理清晰。他對先秦的孔孟老莊等思想家的思想分析深入透徹,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張先生教我們讀古文的方法,還建議我們多背誦一些好的文章,甚至是成語。我們下去后照著老師的方法去做,果然有了很大進步。老先生發現后高興地說:只要肯努力、肯下功夫,總是會有成效的。 張先生作為一位系領導,時刻關心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件事讓我們印象深刻。記得1975年,云南楚雄的萬家壩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一個難得的機會,結合我們考古知識的學習和了解。云南大學歷史系的師生結合社會活動會同省文物隊的專家一同前往考察。全班同學由張先生帶隊。生活上張先生關懷備至、無微不至。那時我們都是二十出頭的青年,統一集體吃飯,尤其是男同學,飯量大吃得多,半月后就吃超過了計劃。當時是計劃供應,每個人的定量是有限的,還不能都吃大米,還要搭配玉米面一類的粗糧吃。由于我們五十人的定量吃超了計劃,沒有辦法,為了使我們吃飽,張先生積極和當地部門積極協調,增加了一部分大米和粗糧。系里也投入了一定的補助。使我們度過了難關。經過那次活動,在省考古隊的耐心指導下,我們不但學習到了豐富的現場考古知識,知道了“探方”、“生熟土”的辮別以及通過墓葬壁的痕跡分析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狀況,等等考古知識。同時,還和張先生以及其他老師結下了深深的情,濃濃的意。至今,仍難以忘記這位歷史系的“掌門人”。 民族歷史學大家方國瑜先生,男。當代著名社會科學家、教育家,九三學社成員。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五一街人。1929年秋后相繼在京師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師從錢玄同、章太炎、劉半農、余嘉錫、馬叔平、陳垣、梁啟超、趙元任、李方桂等攻讀音韻、訓詁、目錄、校勘、名物、金石、史地、語言等諸門課程。畢業和結業后曾在京師大學研究院、私立民國大學、洛陽師范學院和云南大學歷史系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歷任編輯、教授、系主任、文法學院院長和云南通志館的編審、審定、續修委員及云南省民委委員、全國人大民委委員、省博物館籌委會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長、云南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副組長、九三學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職。 當我們回顧過去的20世紀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方國瑜無疑是20世紀云南最了不起的民族史學大師。他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實事求是的態度,刻苦認真的精神,在中國民族歷史、中國西南邊疆史地、云南史料目錄、東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爍今的杰出成就。 1933年秋,長江第一灣的暑氣未消,玉龍雪山已銀妝素裹。剛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的方國瑜回到魂縈夢繞的家鄉。他此次回鄉的目的,是要揭開東巴象形文字及東巴文化的神秘面紗。 東巴教是流行于麗江一帶的巫教,其經書用原始的象形文字(東巴文)書寫,多數東巴教徒雖滔滔念誦,卻不解字義。方國瑜在導師劉半農的支持下懷著發掘、整理傳統文化的志向,不畏山高水險深入到金沙江邊的石鼓、中甸等地考察,首次發現了納西標音哥巴文摩崖。他虛心向東巴經師求教,浴心鉆研,并翻譯了東巴文記錄的納西傳說《人類起源》及若干經書的章節。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納西象形文字譜》的初稿。1934年6月,他滿載納西象形文字資料回到北京。劉半農先生不幸病歿,經董作賓先生介紹,他到南京向趙元任、李方桂先生學習語言學,用國際音標為納西象形文字標音,編成既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翔實、科學的《納西象形文字譜》。章太炎先生大為贊賞,欣然為之作序,稱此書是研究納西歷史文化的“先導”。郭沫若、吳晗、胡厚宣、周有光等著名學者都認為該書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納西象形文字譜》,不僅是一本語言文字學的工具書,也是一部關于納西族社會歷史的學術專著,獲首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德國科隆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雅納特教授不遠萬里到方國瑜門下求教,稱他是“納西語言與歷史學之父”。方國瑜先生以求實獨創的精神,把鮮為人知的云南納西族象形文推向全世界。 方國瑜是云南學術界向西方歪曲歷史的所謂學者發起挑戰的先鋒。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法帝國主義在侵占緬甸、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后,妄圖進一步侵入我國云南邊疆。西方一些“東方學家”對中國西南歷史表現出“特殊的興趣”。他們打著科學研究的幌子,想方設法收集我國西南邊疆史地資料,歪曲歷史,偽造史實,為侵略政策張目,干著分裂中國的勾當。把南詔說成是泰族建立的國家,就是西方學者分裂中國西南最卑劣的一個例子。他們精心虛構了一個泰族早期歷史的線索,為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云南“制造歷史依據”,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方國瑜力排眾議,第一個向西方學術界發起了挑戰。1936年他在《益世報》發表《僰人與白子》一文,以令人信服的縝密考究,用歷史事實有力地戳穿了西方漢學家們編造的謊言。方國瑜的這個論點自1950年以后被學術界廣為接受。連西方和有關國家也改變看法,不同程度地接受這一觀點。l981年,一位年輕的美國學者在劍橋大學出版的《南詔國與唐代的西南邊疆》一書中也認為:已經沒有任何一點理由堅持南詔是泰族王國的理論。相反,有更多的資料說明應該拋棄南詔國等于泰族王國這一早已過時的錯誤方程。 方國瑜是在英法帝國主義覬覦云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關頭,毅然改變研究方向轉而考究云南史地的。他始終以學術為武器,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侵略而戰斗。早在20世紀30年代,方國瑜就率先向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有關歪曲云南、貴州歷史的謬論發起沖擊,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痛斥其讕言,證明早在公元前109年云南就屬于中國漢王朝的一部分。70年代初,某些國家重彈伯希和老調,方國瑜冒著風險上書中央,揭露其狼子野心,為我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為反對霸權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 方國瑜先生強調,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他的這個主張在20世紀50年代被誣蔑為“史料掛帥”、“史科即史學”的資產階級觀點,遭到不公正的批判。但他不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意見,他引用馬克思關于“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和毛主席關于“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的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等論述,證明自己并沒有錯,堅持把史料的收集與整理作為史學研究的前提,埋頭從事云南史料目錄的研究。他說。“蓋高樓大廈先要有磚瓦,研究歷史先要有史料,我心甘情愿地做個燒磚瓦的人,為別人蓋高樓建大廈提供磚瓦。”他強調,有人是講道理擺事實,先說道理再找事實;我是擺事實講道理,從客觀事實出發引出道理,實事求是是我們作學問惟一正確的態度,也是惟一正確的方法。 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方國瑜孜孜不倦地在云南史地學的田野里篳路藍縷,開拓前進,是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西南邊疆歷史地理諸方面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拓荒者和勤懇踏實的奠基人。他撰寫了《云南史料目錄概說》、《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彝族史稿》《漢晉民族史》、《滇史論叢》、《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方國瑜文集》等大量傳世之作。著名史學家徐中舒教授稱他是“南中泰斗,滇史巨肇”。 1975年,方老先生已72歲高齡了,還擔任了我們的專題課教學任務。對方老先生印象最深的是歷史系數百平方的資料閱覽室,滿書柜的大部書籍都是方老的著作,真令人望塵莫及,著作等身。“南中泰斗,滇史巨肇”名不虛傳。每逢專題課開講,上百名的師生(其中有些老師都是他的學生)座無虛席,聆聽老先生娓娓道來的史實,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爛熟于心的廣博知識,真似一頓豐盛的知識大餐,咀嚼的那么有味和香甜,讓人不愿離去。聽大家的講課不但是學習歷史知識,更是靈魂深處的洗腦和美的享受。當時給我們的感受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沒有一字的講稿,史實交待的那么的清晰,分析的那么的有條有理,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云南民族歷史通!是云南人的驕傲和國寶。 尤中教授,男,云南宣威人,中國民族史碩士,中國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導師。1954年畢業于云南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是方國瑜先生的第二代學子。他秉承其深厚的學術傳統,一生致力于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圍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華民族發展史等領域,其中尤以民族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成就斐然,成為中國民族史研究領域之巨擘。先后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講有《少數民族文學》等課程。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批準為中國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至2000年間,共培養了二十多名碩士、十四名博士。還指導了美、日等國研究生多人。 秉筆直書,是史學傳統,也是尤中的做人原則。他在中華民族史的園地里辛勤耕耘,辛勤教學。"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書、吃了半個世紀粉筆灰、寫出了8部教材的教書匠。"這就是尤中對自己的總結。尤教授當時教我們的時候,還不滿50歲,但那時他已經是云南引領民族史的專家級人物了,梳著一個大背頭,一口的云南宣威話,課講的挺快,滔滔不絕,喜歡看著教室的天花板娓娓道來。語言是那么的流利、史實是那么的嫻熟。云南各民族的祥實史料和來龍去脈,怎么全一股腦地裝在了他的腦海里。真叫人不可思議!由于語速快,有時候把我們聽的云山霧繞,一頭霧水,但下來看他親自給我們編寫的講義,居然全是書上的原意。是尤先生的背功好呢還是他的記憶驚人,這使我突然想起當代著名作家姚雪垠撰寫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一段情景。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內城。崇禎皇帝在命令后宮嬪妃自殺后,帶著太監王承恩逃向煤山,之后兩人先后上吊身亡。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建立的大統一王朝,由此覆滅。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推翻暴政,建立新王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此時李自成手中握有重兵,并且占據了大明王朝的權力中心,以及廣大的北方地區,看起來,改朝換代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但就是在這樣一種大好的形勢下,李自成卻僅僅占領北京42天后,就灰溜溜地帶著部隊撤離。最終暴死荒野,死時年僅39歲,實在可悲可嘆。 姚雪垠在寫李自成的戰爭場面時,首先曾經是用口在李自成的戰爭現場口述事件的復雜情節過程,然后再寫成文字。而我們的尤先生就如同姚雪垠一樣,把自己早已爛熟于胸的過程通過他的口再復述出來。真叫人叫絕! 王玉笙老師,男,標準的天津人,上課時甜美純正的普通話,口齒清析,悅耳動聽,很吸引人。他是隋唐史的研究生,當時是隋唐史的主講人。王老師的課最大的看點表現在精彩上。記得當時有一個活動叫“評教評學”活動。他經常到學生中間去反饋他上課的效果。不斷地改進,在這個活動中得分最高的就是他。深受學生的青睞。王老師的課把歷史講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那種波瀾起伏的故事穿插在歷史的復雜過程中,讓我們聽得入神、著魔!佩服得五體投地!王老師教導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句話至今在腦海在記著:古漢語是學習歷史的一把鑰匙。只有掌握了這把鑰匙,就能打開歷史殿堂的大門,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海洋里馳騁。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極好,課下學生經常到他住在云大的家里去拜訪。由于成天忙于教學業務,宿舍里到處堆滿了歷史書籍。生活顧及不到,零亂,有點邋遢。為這,經常和醫學院當老師的愛人伴嘴,成了王老師的一點雅趣。記得還有一位教我們世界史的男老師,我記不得他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研究印度“種姓制度”的專家學者,課講的非常精彩、幽默。胖胖的身材。冬天里,每天穿著一個毛泥長袍,頭上戴著一個鴨舌帽。他喜歡吃油條,每天在路邊的攤位上喝著豆漿吃著油條。完畢,滿嘴的油跡用右手一抹,順手又抹在了自己的腰部口袋處,時間長了,口袋處發出錚亮的油光,成了他的一個符號。對這些老師的生活細節,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我們也不去過多的計較了。在我們的內心里,他們的淵博知識永遠是高大的!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滿滿地、美美地在我們的心里珍藏!值得懷念。 吳繼德、左文華、董孟雄、馬忠明和一位想不起來名字的寫作課老師。這幾位男老師,當時教授我們的世界史部分是吳繼德、左文華。吳老師上課有個特點,當我們還沒有進教室,他早就在教室里的黑板上認真地描畫準備講課用的世界區域地圖了。勾勒得仔細認真、形象。由于是個四川重慶人,說話風趣幽默,甚至是滑稽可笑,課堂上站累了,干脆一屁股坐在了面前的課桌上。翹著二郎腿面對著大家講課。課堂上表現的比較隨意。是不是原來他曾經是重慶日報的記者經歷有關。不得而知。不過他的課沒說的,精彩紛呈,圖文并茂,尤其是板圖沒人能比。當他講到“二戰”德國法西斯希特勒內容時,一幅嚴肅的神情,深邃的眼睛凹的很深,那個一片瓦的發型,儼然一副希特勒神態。情景交融,蠻有意思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左文華老師的課則采取是情景教學的方法。世界古代史學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尤其是時空概念難以建立。左老師想盡了辦法。譬如世界史的開篇埃及金字塔的歷史。他這樣敘述道:“現在我帶領你們一起去的埃及金字塔,去那里觀光旅游,進入金字塔內,了解埃及的遠古文明(實際上他在學習世界歷史時這些文明的發祥地早已去過)”經過這樣的描述比干巴巴地講述半天要好的多。等等。董孟雄老師和那個想不起來名字的老師他們兩個擔任我們的寫作課教學。董老師主講的是邏輯學的內容。上大學之前根本不知道邏輯學是講什么的?一無所知。但在董老師的循循善誘的引導下,我們對這門課程發生了極大的興趣。董老師在黑板上那些流利的板書,寫的吱吱作響,俊美的文字格外引人注目。邏輯學的深懊知識,被他敘述的深入淺出。演繹、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等知識,被他講的活靈活現。真是太有意思了!課堂上的筆記整整記了一大本。想不起來名字的那位老師在寫作課上主要是給我們批閱作文。記得給我們的布置第一篇作文是寫我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拿到題目后,挖空心思地想,文思窮盡,費了好大力氣寫了一篇。主要內容是敘述我剛參加鐵路工作的那件事兒,一千多字的作文,老師整整給我寫了近四百字的批語,用紅色墨水的鋼筆工工整整寫滿了大半頁紙,細致到每一個詞的用法。記得當時我剛參加鐵路工作。我把它稱做“剛入路”。老師在批語中寫到:“這是你們鐵路的行話,我們聽不懂!”。就是這個第一次的作文,全班50人寫的作文匯在一起,把他改的昏天暗地,頭痛腦漲。以至于他在課堂上講:“改你們的作文真像是得了一場大病!”我清醒的記得,那天這位老師在課堂無精打采,顯得相當的疲憊,一臉的落腮胡雖然刮得干干凈凈,但一臉的發青,臉上沒有了光澤,和他平時上課不一樣。從他說話的口氣里,我們心里想,昨天晚上老師開夜車給我們批閱作文,太疲倦了。他太辛苦了!他對我們真真做到了認真負責,嘔心瀝血了。有這樣一位寫作老師指導真是我們的福氣。馬忠明老師是我們的古漢語老師。戴著一副高倍近視眼鏡,上課時,手里拿著的講義都快貼著到馬老師的臉上了。看來眼睛近視的不輕。每次上課馬老師把古文講的有聲有色,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并認真地指導我們做批注,受益匪淺。特別是他的那手粉筆字堪比黑板上的毛筆書法。橫、折、勾、提、撇、捺漢字筆劃,均如宣紙上的精美書法! 由于字寫的漂亮,馬老師曾得過省級書法的大獎。馬老師家住昆明明朝永歷帝遇難的華山西路 “逼死坡”。班里的幾個同學經常相邀到他家里去拜訪。待人隨和的馬老師,課堂上的一臉的嚴肅這時蕩然無存。屋內家具擺設古樸大方,滿屋的古籍文獻就是他一生的財富。 還有一位公共課政治教師申有龍老師,他不屬于歷史系的老師。是政治系給我們上公共課的教師。當時政治系和歷史系在一間大教室里一起上哲學課。但申老師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的印象是:他一位感于說真話,針砭時弊的良師。記得當時哲學課的內容是學馬列的原著。《路德維希 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是我們學習的原著。這本只有幾十頁的恩格斯的原著。這本名篇,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過程,當時申老師就講了二十年。課堂上申老師的剖析有理有據。深入淺出。原理套著原著講,板書仔細認真。絲絲入扣,形像深刻,饒有興趣,語言生動,通俗易懂。——黑格爾是辯證法的創始人,但他是一個半截子唯物主義,上半截是唯物主義,下半截的唯心主義。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創立了自己的唯物主義哲學理論。不像費爾巴哈潑洗澡水,連同嬰兒一道給潑了出去。多么生動的語言。記憶深刻,至今不忘! 由于篇幅,還有幾位教過我們的老師,如明清史的李英華老師,中國近代史的羅秉英老師,中國古代史的蔡葵老師,世界史兼輔導員的黎家斌老師,黨史的尹于槐老師,他們也都為我們的學習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還有當時沒有給我們上過課的青年才俊史學家謝本書,史學家李埏、江應樑。都是我們十分尊敬的專家教授。在此不一一敘述了。 云南大學源自1922年創辦的東陸大學,至今傳承已有近百年。20世紀初,全國各地開設大學之風漸盛,在云南督軍兼省長的唐繼堯極力推動下,東陸大學于1922年12月8日正式成立。云南首批留美學生董澤被任命為東陸大學校長,當時東陸大學的辦學宗旨是“發展東亞文化,研究西歐學術,造就專才”。這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1930年改為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云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云南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1937年夏天,熊慶來辭去清華大學理學院代理院長并算術系主任之職,就任云南大學校長。 龍云治滇,重視教育,熊校長堅守人才興校之道,慎選師資,延攬名家,吳文藻、費孝通、許烺光、陶云逵、姜亮夫、李長之、吳晗、林同濟、施蟄存、呂叔湘、劉文典、馮友蘭、馮景蘭、錢穆、林徽因、白壽彝、顧頡剛、方樹梅、瞿同祖、陳復光、納忠、林耀華、梅遠謀、尚鉞、王贛愚、聞宥、何魯、趙忠堯、華崗、楚圖南、劉堯民、方國瑜、徐嘉瑞、華羅庚、陳省身、彭桓武、嚴楚江、崔之蘭、秦仁昌、王士魁、趙雁來、胡小石、伍純武、江應樑、楊堃、張若名、李埏……,這一串名字,閃耀著學術之光,照亮了東陸古園;這樣的師資陣容堪稱“豪華”,讓后學羨慕不已。令人仰慕!如果只從歷史學的角度看,這里是名家的沃土、史學的搖籃 、求知的濫觴。 最后想說的話,寫完這篇回憶大學老師的短文,又回過頭去想了想,總覺得在哪些方面有些不妥。由此文產生了隱隱的心理壓力和惶恐。心里總是想,寫一下小學老師、中學老師的回憶文章本人覺得尚且可以。畢竟自己也與他們一樣,做了幾十年的教書匠,有同樣的經歷、同樣的工作環境、同樣的結局,無可厚非,但要去寫大學的良師益友,如同一個學生坐在教室里上課去妄加評論講臺上自己的老師一樣,總顯的不妥,亂了“輩份”,不合常理。更何況像方國瑜、李埏等這些名流大家,在云南乃至全國均是知識的大鱷、滇史的巨擘,尤其是方老這樣的大家,就連偉人毛主席、周總理都知曉的社會名流,任命全國人大委員的公文函都是他們親手簽發的,豈是我等妄加評論的對象;再從知識的層面上看,他們中的有些人,有的雖然已經做古,有的已是當今的學者大師了,又豈是一個知識淺薄的學生所能堪比和評價的。他們身上的學術之光,照亮了云南的山川溝壑,森林草原,學生只能是仰望高山,期盼光芒四射的學術之光照亮自己的心扉,并不停地品味兒著學術之光灑下的甘露,滋養著自己貧脊的大腦。限于這種誠惶誠恐的心理壓力。左思右想,遲遲不敢動筆。干脆,這樣吧!撇開威望和知識的層面不談,畢盡他們是對我影響較大的人,是領著我在知識殿堂門口的人。且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作為一個曾經交往過的良師益友;作為一個每天在課堂上親口傳授知識的老師和益友;作為一個和我們朝夕相處了幾年的大學良師,怎么不值得學生的回憶和懷念、尊敬呢?僅此而已吧!帶著這種自信,去除那種心理,冒冒失失,跌跌撞撞,斗膽寫下了這篇欠妥的文字,只望老師見涼、批評、斧正了。 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美文:情感短文

1978年,我6歲。父母說我的命好,剛上學就趕上恢復高考。 但是,最讓我開心的是父母盤算著建新房,給我們幾兄妹樂開了花。70多歲的奶奶聽后流淚了:“沒想到啊,快要入土之人還能住上一次新房。” 是啊,就是在那一年,父母靠辛苦勞動、加上大姐掙工分,我們才摘掉了戴在頭上20多年的“補社戶”帽子,并分到了39元錢的現錢,這給了全家人無窮的信心和力量。 但要想建新房,光掙工分不行,39元錢也只能買到100斤大米,關鍵是要有磚有瓦。于是,我們全家人進行了分工,主要為辦磚辦瓦做準備。 那個冬天,我們全家每天收工回來就是不停地挖土、挑土,然后給泥土加水和泥,和了踩、踩了翻,翻了再踩、踩了再翻,一開始倒覺得赤腳踩泥有趣,可一不小心被石頭瓦子劃出了口子,看著腳底的血往外流,但也渾然不怕。 做磚瓦本是一項技術活兒,但在那個年月,能自己的干的都不求人干。母親五尺的身高,卻擔起了六尺高的辦磚活兒。只見她用鋼絲弓把泥巴分成一團團的泥陀,高高舉過頭頂、對準磚匣,狠狠地砸下去夯實后,再用鋼絲弓切割,二塊土坯磚就成了。每每這個時候,我就給母親打下手:端磚。我的腰貓得越低、端著磚跑得越快,母親做二塊我端二塊,我跑得快、母親也做得快,后來母親看著我跑累了,就故意慢慢做,我還催著母親快點做……這樣的工作要往返上萬次才算收工。一個冬天的時間不夠,開春再做。每天散學后,我和姐姐給磚、瓦蓋草簾子防雨露,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揭開草簾子等日曬……周而復始,直到干透為止。看著那一排排比我還高的土坯磚擺成了一道風景的時候,我就想“新房”離我們不會遠了。父親說:“還早著呢。做瓦的工序比做磚還復雜。但是,最難的是燒窯。”只有經過烈火燒出來的磚瓦,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淋日曬,也才能建房用。 燒窯是件苦差事,誰也不愿干,父親就采用“換工”的方式請人來,千難萬難,父親總是有辦法……一直到1979年的臘月二十八,我們才建起了四間、二層的木架磚混結構的新房。 那年春節,全家一人一碗地瓜干就著三片臘肉算是過了一個“年”,但我們更加充滿信心。父親說:“看這形勢,日子有奔頭了,只要努力,以后定能天天過年。”從此,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盡管后來搬了幾次家、換了幾次新房,但40年前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伴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隨心蕩漾!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不久前和弟弟通電話,他說父母執意回老家過年,怎么勸說不應。 也是,八旬的他們,回那閑置幾年蛛網便是的老屋、布滿灰土的鍋灶,弟弟不放心,我也是。可是父母的心事我懂,在外久了心里牽掛的仍是老宅,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街坊四鄰,都是念想。 何況現在的農村不同以往:柏油路通家門口,綠樹花叢間是一體化的宅院樓房,家家有轎子;自來水、多功能天然氣清潔衛生,村里有超市,出村有大集,吃用方便;春夏秋季,還有城里人來踏青看景,采摘瓜果。 曾經聽朋友說:“過去的鄉村再也回不去了”。 印象中:灰蒙的村莊,蜿蜒小道,一望無際的農田,云朵,河水,飛鳥;馬牛羊的歡鳴,柴草垛,土墻上的枯秧子、干癟的老絲瓜,去歲的鳥巢,捶布石,紡車,織布機;日頭佛下的老人,菜園,水井,葡萄架,老屋檐下的燕子;雞鳴狗吠,炊煙,燈火,月光……像一幅幅古老的插圖。當風兒從那里經過,一切已經遙遠。 到處是工業園、農業園區。 村街上走著時髦男女,分不出城里人鄉下人;廣場上音樂按時響起,“誰持彩練當空舞?”當下的農夫村婦。生活好了精神爽了,可一逢年過節,感覺少了什么?或是質樸寧靜和熱鬧,變化太快,眼花繚亂了。 也有年輕人學有所成的城里安居。每個生命一定記憶著母體,原始的空間,更不會忘記滋養生命的那碗粥,粥里面有季節所有的芬芳、日光、雨露、土地、云和風都在里面。可是,田園溫暖,不得不拋,故鄉雖好,為實現抱負不得不逃,注定一生五味雜陳。 像我父母十多年不種地,眼下把僅有的一畝多地看作寶,電話里父親輕描淡寫“耕、播、收、打全套機械,累不著。”這或是他們回家的貼切理由,開春掄鋤頭大干一場。 而故鄉又何嘗不是鐫刻在我心里,成為無法抹去的記憶。二十多年的日月光景,血肉之軀已經和那個曾經熱鬧的鄉村融為了一體,尤其是過年的情景,回味中止不住熱淚盈眶。 我幼小時不知道陽歷,只曉得陰歷。進了臘月,天氣奇冷,土地凍裂,冰有三尺厚,孩子們在上面溜冰,摔跤,打陀螺,放炮仗,火藥味里有了年味兒。 忙碌的是娘她們,拉扯孩子,拾掇家務,縫補洗漿,整天腳手不閑;出牛圈,豬圈,喂豬,墊圈,鍘草料,劈柴,體力活非男人莫屬。 我嘴饞,悄悄在老土墻上畫杠數日子盼望過年,恨不得長了長腿一步邁進年,長了長臂抱住年,年打個滾,我打個滾,一下滾到除夕。 一天聽娘說:“明兒臘八”。 臘八歌我會唱。第二天一大早,喝著香甜的臘八粥唱給娘聽: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喝了臘八粥,過年的帷幕徐徐拉開。 趕上天氣好,娘計劃著掃塵。掃塵特別麻煩,將瓶瓶罐罐,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鋪蓋卷,炕席,圍墻布,面袋,米缸,針頭線腦等等都“請”出屋去,剩了灰黑土墻的老屋空洞洞,地上一片狼藉。 娘全副武裝,大掃帚在墻上上下左右地掃。灰塵真多,滿屋飛揚彌漫,看不清娘的臉和眉眼,娘閉口說話不清,可是我知道讓我出去,我被忽然冒出的曾以為丟了的玩具吸引。 無非是些好看的紐扣、清錢、山羊拐兒、琉璃球、毽子、沙包、石子兒、花紙片、橡皮筋,卻都是寶。 掃過塵的土屋冷清干凈,熏黑的土墻上白道兒滿目,夜晚的油燈下,墻成了樂園,里面有我喜愛的“小動物,蟲魚,花草”凝神觀望呢,娘的手我眼前晃,看是不是癡了。 墻上貼上新報紙,娘不識字,貼倒了也不管。我的樂園被報紙擋住,久之也就淡忘。 看娘鉸窗花。她聚神,臉紅撲撲,眉眼間注入歡喜,剪子在折疊的紅紙上扭轉,手法輕巧間落下些紙屑。完了托在掌心瞇細眼睛端詳,稍作潤飾,放下剪子展開:就見那咧著嘴的大石榴紅似火,圓溜溜,枝蔓盤繞,枝蔓上相擁著數不清的小石榴,親親熱熱。嗯呀!木欞格子窗貼上雪白透明的白紙,再貼上娘鉸的窗花,別提多新艷。 過年娘不剪別的,就愛剪石榴。后來知道石榴寓意不只是吉祥美好,還有多子多福的意思。幾年里娘接連給我添三個弟弟,她當年的心事便曉得了。 娘又把蓋簾楪咧砧板簸籮簸箕鍋蓋等家什納補修整一番,按到水盆洗刷。手在涼水里久了通紅,冷風吹皴裂成長長的血口,也顧不得疼。 臘月二十三小年。魯西人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多數人家集市上捎來印有灶王爺紙馬,他正襟危坐,貌似高官,下端有農歷二十四節氣。紅綠畫面線條粗劣。 后來看到想那是出自哪個農民之手。追溯蒙昧的遠古,沒有科學,我們的祖先對大千世界的解釋全憑感知。物我相通中它的原始性和濃烈的鄉土氣息瞬間把我征服。 爺爺每年都買,深諳上面的每一個字符,桑麻中踐行。舊紙馬揭下時放一百響鞭炮,說是給灶王爺換新衣,騎寶馬到天庭多美言家事,他樂得像孩童。我們小家里從來不貼。 父親熱衷于給村民寫春聯。我幫父親磨墨,墨汁倒一小青花瓷碟里備用。磨墨的好處可得到帶橡皮的鉛筆頭、圖畫卡片、卷筆刀,父親是鄉村畫匠有的是這些,我拿來涂抹童年時光,很愜意。父親想教我識春聯上的字,可是早忍不住了,貪戀門外伙伴們叫聲、滿村街鑼鼓喧天和鞭炮爆裂聲。哎呀!誰家娶媳婦,新娘子來了,要去搶火燒喜糖。 進臘月,村里娶媳婦嫁閨女的多起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看一對新人羞答答拜天地,火燒喜糖麥麩雨從房上人手里拋撒,男女老少紛紛搶,火熱的場面。吃著火燒喜糖鬧新娘,頭三天無老少;嫁閨女熱鬧少些,鞭炮響中婚車徐徐開動,爹娘抹淚,感染圍觀者也眼角濕潤。 殺豬的村街架起一口大鐵鍋,下面呼呼劈柴燃燒。三大爺敞著懷,脫下一只袖子掖腰里,另一只擼起,輪架勢,低頭眼不眨,一手按豬頭一手對著嗷嗷叫的豬朝脖子上用力捅去。刀起的瞬間,一股血流如注“嘩”瀉進盆,豬拼命掙扎,幾雙手按著白費力氣,屎尿溢出一灘。 溫熱冒沫的鮮血流半盆,豬的嚎叫減弱,直至全無。死豬抬到大鐵鍋上的木板上,三大爺剪去豬腿上繩索,一只豬腳上用刀尖捅開個洞,蹲下身子嘴對著挑起的洞往里大吹氣,豬身逐漸膨脹。三大爺用力吐了口濃痰,痰里粘了豬毛。滾燙的水往死豬身上澆,死豬不怕開水燙,原是呀。 刮去毛的豬冒著熱氣,通體雪白渾圓,四腳朝天,呲牙咧嘴,等開膛。圍觀看熱鬧的夸豬吃糧食長得不賴,紛紛搭話割塊禮條走親戚。 三大爺不語,氣喘吁吁專心干活,白刃刀子在豬肚皮中間劃開,白潤鮮亮的膘肉顯露,再一使力,內臟血肉模糊全暴露。我膽小不忍細看卻又生奇。 三大爺血糊糊的雙手摘瓜一樣把內臟分離開掏出。血淋淋的下水被早搭號的提走,要禮條的隨砍,都不拿現錢,專人一旁記賬。 調皮男孩擠前面要豬脬,圍觀人說些葷話,裝沒聽見。豬脬內裝上糧食或石頭子吹大了扎緊口當球踢。有得玩,滿村街上你推我搡,喊爹罵娘中堪比馬拉多納踢球踢出更多花樣。 性子急的置辦年貨。集市上很熱鬧,人頭攢動,聲噪雜,推車擔挑子的,提籃子腋窩夾編織袋的都有;地攤和更多臺面攤位上商品繁多,目不暇接。亂集了。小孩隨大人身后,看看這摸摸那,兜里沒錢,也興奮得眼睛發亮,小臉通紅。 最引人矚目的是賣炮仗攤位。人像個二愣子,扒了棉衣穿單衣,站高處大呼巧叫,膽子真大,二踢腳拿手放,點燃下端火捻,瞬間嗤嗤地火花迸濺“嗖”地竄上天空“砰——啪”炸響。圍觀者看他的炮仗果真厲害,紛紛涌向前購買,那人紫紅臉堂上閃現出明亮的光彩。 賣年畫春聯攤子前也圍攏好些人。我擠過去看,地上鋪展的繩子上掛的一片濃艷紅綠搶眼:騎著紅鯉魚的胖娃娃,圓頭圓腦,胳膊腿鮮藕瓜似的白潤,大眼睛傻里傻氣地沖你笑,仿佛是我弟弟,一時有抱他回家的沖動,去討娘歡心,不會說閨女白養、大家族里受了氣也回來罵我了;稀罕看印有諸多漂亮明星的掛歷,羨慕他們長得俊。誰娶到那樣的媳婦天天當花看?嫁到那樣的女婿天天給他端洗腳水都愿意,后來聽有人這么說。我才沒那么傻,心里悄悄埋了一粒文學的種子;招財進寶、花鳥蟲魚、吉祥如意的金彩掛畫,買的多是城里人,鄉下人少,鄉下人沒錢。 可是鄉下人也有奢侈一把的。幾張年畫,兩張門神,一些小福字貼在屋里屋外的物品上,便是人財兩旺,家畜精壯,風調雨順,富貴吉祥。 年畫和春聯是和鄉村人的理想生活融成一體的,絕非可有可無的年節的飾物,永遠是他們心中最美的向往和依托。十多年后我才對這些民間藝術心生敬意。 趕罷年集回來忙著打花糕。發面和紅棗做成的花糕,是過年回贈親友的硬核。有“云子糕”,“車轱轆糕”,“棗花”。 云子糕似寶塔。先做個圓面餅,裹好面的棗花沿面餅周遭擺放,中間填棗和發面,再做小點的面餅合上,面餅上再沿周遭擺放棗花,中間又填棗和發面,依次這么幾次,最后封頂的面餅小茶杯口大小,頂上用面花或棗花裝飾 。 車轱轆糕造型稍微簡單。一底加依次小的兩頂,周遭擺放棗花,中間填棗和多的發面,擺放的棗花不像云子糕凸出。故事在面餅,用刀在周遭劃出寬度適中公分長刀痕,三個相捏成花,頂上用小碗扣出個圓痕,圓里用面或棗做出各種造型奇特的花樣。有的增加高度怕蒸不熟,內填碎饅頭,用棗很少,棗比面貴,人皆知。吃的人會說,這家人小氣,舍不得放棗,純是面蛋子,親戚關系有了親疏。 棗花也叫棗卷,單棗或多棗做成。我娘外翻面按成“牛鼻子”很好看。 出嫁頭三年閨女,娘家打花糕回贈婆家年禮。三年中一年比一年高大和白,討婆家人歡喜。怕出丑的,提前請村里的巧女巧婦來家打。 糕與“高”同音,寓意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的造型生動有趣,結構緊密,色彩艷麗豐富,增添年味和新春氣象。娘每年都打。 煮餃菜也是家鄉一俗。大白蘿卜切成薄片下鍋煮熟,放涼水里浸泡去辣氣,擠去水分剁碎包餃子。蘿卜通滯助消又來自泥土,不用說包出的餃子包子百吃不厭。 一年里沒三十,二十九除夕特別忙。二十八炸丸子,魚、煮肉、扒雞、宰鴨、剁餃菜、貼春聯,大人小孩齊動手。第二天包一天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都這么說。可是魯西人硬說“餃子”是“扁食”。小時候聽誰說“餃子”會招人笑話,拽洋詞,語氣里不屑。 過年家家吃餃子。我學包餃子跟娘學的,可是從來沒她包的好看。娘包的餃子堪稱完美:動作嫻熟給每個餃子穿上花邊裙子,每個餃子圓潤飽滿生動,吃起來薄軟適中勁道的皮,濃汁流溢的餡,一咬滿口香,回味無窮。 我初學手不知輕重,皮搟不圓,厚薄不勻,餡不是多就是少,少吃起來沒味,多撐破皮。大年下吃破皮餃子不吉利,尤其初一那頓的,娘甘愿油燈下自己包到二半夜。大小蓋簾簸箕簸籮都包滿,再翹著小指捏起一個個凍硬的餃子,轉著圈擺成綻放的花束。 昏黃的油燈下娘像藝術家欣賞她完活的“作品”。后來回眸那遙遠的一瞥,像看一幅老油畫:冬夜油燈營造的昏暈里,是娘光彩的臉,豐盈的肢體,灰墻上浮動著她優雅美麗的剪影。想起米勒,梵·高,他們對大自然淳樸的頌歌:樸素的風景,長滿莊稼的田野,陽光里燦爛芬芳的野花;那熊熊燃燒起來,飛騰起來,鮮艷奪目,咄咄逼人的向日葵原野。一次對娘說起,她一臉的溫潤如花,驚訝地笑。 小時候我對守歲不太熱衷,沒電視,外面玩一會就回家和家人圍坐炕上拉年話。娘邊包著餃子邊囑咐我大年初一起來不準多嘴,見人說吉祥話,祝福話,新衣新帽放枕邊,這樣就睡了。鞭炮聲從除夕沒個停,深夜里忽然被噼噼啪啪猛烈的炮響驚醒,窗外火光閃爍,宛如夢里,一會又睡著。 吃餃子也是被娘喊醒,記住娘的話看到爛餃子不說“破”,說“撐”。有趣的是娘在其中一個餃子里悄悄放了一塊錢幣,吃到的主交好運。可是每年都是父親一口咬到,我們不說各自心里明白,是娘有意為之。父親乃一家之主,他有福氣我們得庇護。 吃完餃子,我先到爺爺奶奶家里給他們拜年,爺爺從衣服里掏出兩角毛票作為我的壓歲錢,給男孩是五毛。 天大亮,村街上好熱鬧,大人小孩全出動了。大姑娘小媳婦茶粉抹胭脂俊俏如畫中人;小女孩頭上插花,一走動顫巍巍;男人們圍攏一起說笑拉過年話;男孩們玩炮仗,罐頭瓶里放砸得砰砰響。 大年初二到十五前都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村街上絡繹不絕,過年的喜慶仍在繼續。 元宵節到了。除夕是熱鬧,可是沒有皎月,元宵節時恰好皓月當空。 一大早門外鑼鼓喧天,人聲鼎沸,舞龍舞獅踩高蹺的隊伍游來了,父親驚呼讓我們出去看熱鬧。我跑出家門擠進人群,看到舞龍的前面開道,后面兩只大獅子打起來了:眼睛一眨一合,身子一跳一躍,尾巴一搖一翹,有力的節奏中,脖子里的銅鈴嘩啦啦響;一只獅子跳上桌子,另一只踴躍而上,打斗紅了眼,都企圖把對方趕下去;后來者一個猛撲搶占先,騎在另一只脖子上,下面的來個金蟬脫殼,隨之爭占優勢,人群歡聲喝彩一片。 隨后高蹺隊伍也不甘示弱。紛紛濃妝艷抹,穿著花哨戲服,扭捏作態,一步三搖,如履平地。所扮戲里的角色:黑臉老包、白娘子、觀音、和尚、漁夫、傻妞、俊哥、媒婆,身份不同,造型各異,生性活潑地逗引觀眾。 看罷熱鬧的舞龍舞獅踩高蹺的盛況,回家吃餃子,多數人家包韭菜餡的。新春伊始,韭菜新“發”之物,碧青,清香撲鼻,預示新年日子節節高,興旺和美。 晚上又紛紛涌上村街,明月當空,整條街上像辦喜事,通瑞祥和,火紅美麗。我們一手搖著滴滴金,玩出各自花樣,一手提著花燈比誰的漂亮,輝映中是我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忽然聽得砰——砰或嗖嗖響聲,一道道火舌騰飛上天,高空中朵朵煙花綻放,瞬間絢麗之極,那迸射出的璀璨耀眼的光彩還不容人多想,便消失在銀河。 正月十六跑百病。一大早男女老少走出家門,見樹饒樹,見井繞井,逢橋過橋。大小年已過,再一游走,心情自然舒暢,消食化積,強身健體。我跟隨大哥大姐們跑向野外,柳樹上折柳,柏樹上折枝,回來插門上,免災驅邪,永葆一年好心情。 其實大哥大姐們心里都有一定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事。我那時蒙昧,不懂青年男女間的情事,正月十六野外踏青,一場春天的約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詩詞中的浪漫情懷鄉下年輕人身上不顯見,可是他們青春涌動的蜜意柔情一點不少,迫于世俗觀念,不甚張揚罷了。 很快到了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忙壞了爺爺,頭天下午就把積攢多日的草木灰端出,從大門口往院里抓起一把把圍“梯子和囤倉”,一絲不茍,梯子能圍幾架就圍幾架,一架有幾道橫梁就圍幾道“橫梁”;能圍幾個大囤倉就圍幾個“大囤倉”。他撒下的草木灰像父親畫出來的那么直和圓。 我看來一切是真的,快活地蹬著“梯子”站到“囤倉”里。當然對中間泥坑里埋下的五谷雜糧不感興趣,想要里面的錢幣買糖果,村街上“嘡嘡鑼”、賣荸薺、糖葫蘆的都來。可是爺爺不讓,沒過完二月二之前,女孩子家,不準動里面的雜糧和錢幣。 鳥兒們他管不了,我不感興趣的雜糧它們喜極。在院子的大樹上嘰嘰喳喳開大會,亂發言。之后停了,飛下大樹,落在墻頭柴草垛小屋檐上,趁爺爺不備,忽——呀飛到“囤倉”,急速抖動著小腿,扒撓開泥坑里的五谷雜糧大塊朵頤。 爺爺并不惱恨,反而說:“吃吧,吃吧,都是你們的!”語氣里像那“囤倉”里的糧食冒尖流得到處都是。可是洪亮的大嗓門把鳥兒們嚇得不輕,忽——呀又飛散。 爺爺就那樣站在“囤倉”里仰望晴明的天空,空氣中密布“咕咕咕咕”聲響,是我伯養的鴿子,在后院。當我低頭趨步從他身旁走過,聽他大聲喊:“丫頭,年也過了——上學去吧!”我想回眸沖他一笑,才知道是夢里。故鄉的年已經遙遠。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TH656801HO1845EG11VEEG


彰化電動床架推薦
台中折疊床架推薦 》臥室風格升級:選擇TH哲居家的優雅臥室家具!新莊兒童床架推薦 》讓客廳脫胎換骨:選擇TH哲居家的現代沙發!中和家具行專櫃品牌寢具推薦 》辦公室變身指南:TH哲居家辦公家具系列!

arrow
arrow

    c86fp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